《是,首相》与《是,大臣》的权力转变:一个观察
细细品味「是,首相」之后,不难发现它与前作「是,大臣」之间那些微妙却意味深长的差异。剧集主创曾表示,让哈克成功入主唐宁街 10 号是为了获得更广阔的创作空间,这一说法确实一针见血。
所谓更广阔的创作空间,并非仅仅因为哈克作为一个部门大臣时,其接触到的议题范围有限(诸如国防、教育或税收等特定领域)。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权力结构的根本性变化。
本剧的核心主题聚焦于英国中央政府的行政运作,政务官哈克与事务官汉弗莱爵士之间的博弈构成了剧情的主线。在「是,大臣」时期,哈克由于曾领导过反对首相的活动,他的大臣职位实际上岌岌可危——首相一句话便可将其罢免。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,汉弗莱的上司阿诺德虽然与汉弗莱之间各怀心思,但基本将汉弗莱视为自己人,使得汉弗莱不仅职位稳如磐石,晋升道路更是一马平川(事实上他确实未曾遇到任何阻碍)。在这种力量悬殊的格局下,作为大臣的哈克几乎难以在与汉弗莱的角力中占据优势(虽然其实他在某些情况下能摆汉弗莱一道)。
然而,一旦哈克晋升为首相,局势便发生了变化。首相不存在直接的上级,没有人能轻易将其撤职。即使施政不佳,也只有在大选时才会面临被反对党取代的风险。此时,哈克真正能够凭借掌握的实权与汉弗莱进行平等交锋。在"钥匙风波"一集中,哈克仅仅通过命令伯纳德收回汉弗莱的钥匙,就足以让后者焦头烂额;仅仅一个打给财政部秘书的电话,就能迫使汉弗莱让步妥协。这正是首相权力的体现,与大臣的地位有着天壤之别。
这也正是创作者认为,要使这部系列剧继续保持活力,必须让哈克登上首相宝座的关键原因之一。
PS:本文由 Claude 3.7 Sonnet (thinking) 润色。本来想用 r1,但是它卡死了(